立心為醫, 願作春泥——澳科大校友何啟東醫生的故事-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
何啟東
澳門科技大學 中醫藥學院2006屆中醫藥學士
科大醫院 中醫師
何啟東2006年畢業於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,是澳科大建校後第二屆中醫藥學士。2007年被派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進修,2008年11月起跟診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徐凱教授、吳萬垠教授、張海波教授、李柳寧教授,學習中藥與針灸。自2006年9於科大醫院工作至今已12年,以内科、針灸為主,專攻腫瘤方向。2018年考取國家執業醫師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
“我們頭幾屆的醫學生是眼看著澳科大經歷風雨後茁壯成長的。我們算是澳科大醫學生的一批‘先行者’,一步一步走來為中醫藥學院的發展打下基礎。澳門中醫只能用純中藥的關係,運用中藥對比內地醫生會有另一層體會。我個人認為從醫應兼顧西醫、中醫兩方面的學習,中醫知識是我們的根本,西醫知識是與患者及現代醫學溝通的橋樑。母校中醫藥學院的成立,極大影響了澳門中醫業的發展與模式。如中藥顆粒、真空袋包裝代煎中藥、專科制度等。”
何啟東(左前排第六)大學時期參與義工活動
紙上得來終覺淺,何啟東深知“絕知此事要躬行”。對於實習和進修,他表示獲益匪淺,受益終身。譬如診治與處事方式在前輩們身體力行的影響下逐漸成型。“特別是進修,進修時是帶著任務去的,督促自己在短時間內讀大量醫書,跟隨經驗豐富的醫師出診時學習更多技能。比起醫生我們更多地是擔任學生的角色,起初對於該做什麽很懵懂,後來在老師和前輩們的諄諄教導與耳濡目染中迅速成長。我們這一屆學生從學習、實習至進修的歷程,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母校中醫藥學院探索和完善教學模式。”
何啟東參加澳門mgm長者日(2010年)
汲取養分,回饋社會
對於從醫至今的收穫與成長,何啟東感慨到:“最初選擇中醫是由於少時脾胃不好,想學醫自醫,也恰巧發現學習中醫的過程本質上也是自己所喜歡的解題、挑戰的過程。剛畢業時看病診治可能比較固定死板,會向身邊有經驗的年長醫師討教,自己在診治的過程中也會不斷自我改進,可以問心無愧地說,每一天都有進步。另外,中醫講究‘應時、應地、應人’。所以會建議當地患病的患者,看當地醫生更為合適,一方水土一方人,當地醫生會對當地人的體質、當地氣候更為了解,用藥會比較符合當地的需要。”
何啟東受邀為濠江青年會《養生湯坊》中醫講座作主講嘉賓(2012年)
何啟東工作繁忙,但仍持續出席本澳不同媒體的保健類節目如澳門電台的健康頻道、澳廣視的澳門早晨、健康有美麗與家家百子櫃等,向市民普及中醫藥與保健知識。何啟東認為:“教學相長,進行科普的同時也可以鞏固自己的知識。有的藥材因為昂貴,或只用於罕見病會不常使用。普及知識前,我都會事先都做好準備工作,這樣在講答的過程中,會對少見的藥材更加了解。有時也有意外的收穫,有個觀眾問鹿角打碎熬製而成的膠能不能補鈣,我研究後才了解原來這個藥材有此妙用。”
何啟東(右)主講中醫藥防治腫瘤特色(2010年澳門行政公職局活動)
無心插柳,亦願作春泥護花
何啟東起初一心想去消化科,機緣巧合下進修時被安排至腫瘤科。工作以來,何啟東同不少患者結下深厚情誼。對此他感觸極深:“腫瘤患者與其他病人不同,他們會覺得生命愈來愈短,負面情緒比較多,我們需要不斷加以安撫,給他們恢復健康的信心,幫助他們重建積極生活的態度。看到患者病情好轉時,我們更是感到由衷地高興。與西醫相較,西醫會告知患者確切的剩餘時間,而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於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情緒感受。我們都會鼓勵患者積極治療,遇到病勢無法扭轉的患者,更是不遺餘力為他們爭取多一點留存的時間。行醫十二年,個人對於生命本身的看法也越來越豁達,愈發覺得人生無常。尤其是當個別患者朋友的離世消息經由家屬傳來告知,非常痛心,這種時候我都勸慰自己逝者已矣,要調整心態面對新的患者。” 回憶患者故去往事,何啟東眼眶濕潤,幾近哽咽。我們感歎醫者能如此以情投入,令人景仰。
何啟東畢業时於澳科大校園留念(2006年)
何啟東還對當年的老師們表達了敬佩與感激。“我們是比較幸運的,相對來說那時學生少。現在的年代不同,面對的挑戰也不一樣。現在學弟妹們面臨的是如何立足的挑戰。”如今漸有更多學弟妹入職科大醫院,何啟東作為“大師兄”儘管工作忙碌,對於實習的學弟妹亦會不吝賜教。“透過母校中醫藥學院的影響,現今本澳的中醫藥行業發展越來越全面,人們對中醫有了一定的了解,希望學弟妹將來行醫時有願作春泥護花的精神,學習更多新的東西帶給澳門。”